欢迎登陆“希帝可品牌”官网
一站式音视频终端服务商

工程项目/零售批发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公司

全国咨询服务热线:027-87498687
搜索产品关键词: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Contact us
全国咨询热线027-87498687

希帝可品牌

公司地址:湖北武汉光谷.海创源

渠道电话:18171414442

工程电话:027-87498687

您的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公司新闻
公司新闻

武汉奥卡姆剃刀:音响玄学的祛魅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09-21 18:36:49点击:157

信息摘要:
cd365希帝可注:本文是奥卡姆剃刀老师春节期间发布的一篇博文,其实内容算是圈里由来已久的了,也就是所谓的音响的玄学,大家有什么观点欢迎留言讨论,本文系作者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看完本文后面还有后续:《奥卡姆剃刀老师,关于音响玄学是您错了》

  水电偏冷,火电偏暖,核电偏硬,只有来自新疆阿克苏的风电才宽松醇厚 。这虽然是网友调侃音响发烧友编的段子,但也不是乱扣帽子,发烧友在音响上的追求已远超常人的理解,甚至包括通信电子内行的理解,音响学被一些人称为“玄学”,而发烧友则认为这些人很无知。

  这种讨论很有意思,去年我跟网友争论过相关问题,惹得不少知名人士的不满。通过对他们观点的剖析,我反而更加坚定了原有的看法,并总结了《钢琴音色的物理学》《钢琴艺术的祛魅》两篇博客,发到了@奥卡姆剃刀 的同名新浪博客上面。

  这次再谈下音响的玄学问题,这会涉及到电子信号方面的知识,但这绝不是拿专业名词忽悠人,而是试图与那些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的发烧友们讲道理,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,但这终究是一场坦诚善意的沟通。

  1、偶次谐波问题

  “偶次谐波”是音响发烧友经常提到的名词,具体的说法也不尽相同,总之是偶次谐波好听,奇次谐波不好听,好的音响能产生偶次谐波并遏制奇次谐波。

  “偶次谐波”这个概念来自电力行业,50Hz的单频电流会产生谐波,而奇次谐波会发生“峰对峰、谷对谷”的现象,从而产生叠加后的高峰值,并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,需要对这种奇次谐波进行处理。

  

 

  如上图所示,绿色信号是有用的信号,红色是3次谐波信号,其频率是绿色信号的3倍,由于这种奇数的关系,两者叠加后会产生很高“峰峰值”(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差值)的蓝色信号,这是要避免的。

  而偶次谐波不会发生“峰对峰、谷对谷”的现象,其“峰峰值”会与原绿色信号相当,如下图所示。

  

 

  问题的关键来了,上述的电力信号是单一50Hz的,而音乐信号的频率范围大体是20-22000Hz,任何一个瞬时都有无数个单频的组合,所谓的“偶次谐波”和“奇次谐波”是以哪个频点为基准呢?说得再直白点,上述的绿信号是50Hz的,所谓的偶次和奇次都是以50Hz为基准的,而音乐的绿线不是一条而是无数条,这该咋起算?

  姑且不讨论“电子管只产生偶次谐波不产生奇次谐波”这个说法的正误,我们先假设这句话是正确的,再假设音乐的某个瞬时包括有大提琴的1000Hz和小提琴的1500Hz两个频率,小提琴的3000Hz这个偶次谐波被电子管搞出来了,但它很不幸却成为了大提琴的奇次谐波。

  我们可以想象,任何一个频点,假设它的频率是XHz吧,那2XHz、4XHz…等偶次谐波,都会是某些其它频点的奇次谐波,自己不克自己了,但却被更多其它频点给克了,这不就是笑话吗?

  再回到“电子管只产生偶次谐波不产生奇次谐波”这个说法,我查了教材和文献,从没在非音响发烧友的地方看到过,作为40 的中年人,我当初读本科时还真的学过电子管,也从没有过这个说法的印象。

  2、电源问题

  电源是音响发烧友必须捣鼓的,其基本的假设是“不稳定的供电电流会对音质产生不利影响”。但是,这个假设是很多年前模拟系统的刻板印象,现在的音响系统都是前后隔离度很高的数字系统,电源基本没有影响。

  经过电源变压器的处理,把交流电整成直流电后再供给设备,交流电本身的波动已经被变压器处理了,要知道变压器可不仅仅是两组线圈,还有低通滤波和稳压等模块呢,处理后的直流电与电瓶级联的效果没啥区别。

  退一步说,即使电源变压器处理后的直流电,在稳定度和波纹等方面不如电瓶级联的效果更纯净,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直流电只提供动力,好比是把音乐通道大门打开的那只手,对于数字系统来说,只有“打开”和“不打开”两种状态,动力部分完成了“打开”任务就OK了,细究这只手是否轻微发抖是毫无意义的。

  3、线材问题

  线材真的很烧钱,20多年前我读本科时捣鼓音响,那时候铜线就远远不够了,要银线和金线。还经常听到各种神奇的说法,例如有个发烧友配置了一套音响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,请了个大咖来指点,大咖围着音响绕了三圈,咔嚓一剪刀把线剪断了一厘米,再接上后就完美了。

  通过学习我才知道,由功放出来到喇叭的线,里面跑的音频信号的带宽是很窄的,频率是很低的,高频天线上的那种反射效应及其微弱,长度甭太长以免衰减过大是应该注意的,但所谓增减一厘米就会影响到音质的说法纯粹就是神话。

  至于材质,铜线就足够了,什么金线银线的根本就不必要,线材就三个指标,阻抗、容抗和感抗,其中阻抗的影响系统更大,这三个参数都可以测量,请先拿出严谨的测试报告再说话。对待线材争论,更好的办法不是讲理,而是“双盲”测试,其实类似的测试在国外早已有过了,结论令发烧友们难堪。

  4、煲机问题

武汉奥卡姆剃刀老师,关于音响玄学是您错了

小编注:本文系作者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站观点 奥卡姆剃刀老师的《 音响玄学的祛魅 》一文,成为了羊年音响行业的颗重磅炸弹。首先,还是要感谢老师能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,理总是越辩越明的,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也是有缺陷的,很多东西,通过讨论才能得

  耳机就是个“电声转换器”,蕴含着音乐信息的交变电流驱动振膜,引起振荡并发出声音,这种结构的首要指标就是稳定性,在完全相同的交变电流驱动下,今天振荡出这种声音,明天振荡出另一种声音,那这个耳机就不能要了。

  “煲机”的思路是,在完全相同的交变电流驱动下,新买的耳机振荡出这种声音,但持续工作一阵子后就变成另一种声音了,新声音更好听,而且耳机会稳定在这个新的好声音上不再变化了。

  这个思路有两个问题,一是耳机状态稳定后,为什么是更好听状态,而不是更难听状态?要知道耳机是个死物,它自己可不会做判断啊;二是所谓煲机后的出现的新声音状态,其实是机械结构疲劳的结果,而疲劳演进曲线是渐进的,不会长期停留在一个状态。

  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“煲机”这回事,好耳机的电声机械结构是很稳定的,因疲劳而引起的形变会非常微小和缓慢。下图是行家做的实验,煲机331小时后的指标也没有什么变化嘛。

  

 

  5、CD与黑胶

  音响发烧友没有不收藏黑胶唱片的,而对CD这种廉价数字产品则看不上眼,认为它舍弃了原声的一些信息,还原性不如黑胶唱片好,发烧友在这个观点上众口一词非常坚定的。

  我没有在上档次的黑胶唱片系统的听音房里认真聆听对比过,对黑胶和CD的音质并无个人体验,但从原理层面上并不同意“CD不如黑胶”的观点。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CD技术是比黑胶唱片更先进的数字存储方式,根据低通抽样定理,其44.1KHz的采样速率可以无失真地复现22KHz以下的声音,而22KHz是人类听觉的极限。CD的确丢失了人类听不到的声音,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44.1KHz的采样速率恰恰就是这样有意设计的。

  为什么发烧友们真心觉得黑胶更动听?我觉得这是音色渲染的原因,人的耳朵是个非线性的接收机,更大限度还原真实的CD声音,会令人感到生冷,而频响范围狭窄动态范围较小的黑胶音质,对中音部分加重渲染,反而给人以温暖浑厚的感觉,这种通信理论中信噪比降低的坏事,因为欺骗了耳朵而受到了青睐。

  听老歌《夜来香》,就得是那种老式留声机效果的才有味道,我们的听觉已经被这种重度渲染的音色搞得习惯成自然了。为什么我总说“渲染”这个词呢?因为声调和颜色的本质都是频率,老式留声机因技术落后而造成的频率响应的不均匀性,就跟在一副写真画上用某种特定的色彩渲染过一样,虽然远离了真实,但却给人以特定的感受。有发烧友说CD生冷而黑胶温暖,这就是因为CD更真实,真实到令你不习惯不喜欢了,这才是真相。

  日本搞过自动钢琴和琴手的“双盲”测试,由琴手的老师盲听判断,老师真的听出来了。但这并没有说明琴手的艺术性更强,更没有说明琴手弹奏的更悦耳,这是因为琴手总会有瑕疵,而自动钢琴完完全全按乐谱来,没有一丁点错误,老师是通过挑错来找出学生来的!

  所以说,如果搞黑胶和CD的双盲测试,我相信的音响发烧友是能分辨出来的,因为他们对渲染过的音色已经很熟悉和敏感了,而这实质上就是一种他们所习惯了的失真。

  6、人耳与脑补

  我学过无线电收发报,就是头带耳机手握电键“滴滴答答”那个样子,数码短报发100收140,内行应该知道这个水准不赖,超过了更别的报务员标准。

  我还会抄“干扰报”,耳机里80%的音量是音乐,只有20%的音量是莫尔斯报文,抄报时我把听觉放在报文上,音乐虽然响在耳边,但根本就不往脑子里进,听到的全是微弱的报文。

  这还不算,把大音量的音乐换成另一路莫尔斯报文,同样也是“滴滴答答”的声音,而且音量与要抄收的报文相同甚至更高,合格报务员可以用耳朵抓住那个音量更弱的信号不放,那路更响的干扰报文简直就是不存在的。

  这种能力是电子设备所不具备的,我们戏称报务员耳朵里有一台最牛逼最智能的滤波器,当然这是要刻苦训练才有可能掌握的技能。因此我相信音响发烧友真的能听到或能感受到我们这些“白耳朵”所听不到的声音,请注意,这不是说他们在生理方面有什么超能力,而是经过长期熏陶训练出来的辨识能力。

  7、仪式感很必要

  “双盲”测试是祛魅的利器,它证实了人们其实喝不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区别,但同时这个结论非常无聊,它剥夺了人们通过相信品牌而带来的享受和生活乐趣。

  你用搪瓷缸子冲了杯龙井,“当”地顿在我面前,对我吼了一句“喝”,那我喝的没意思。我坐在茶室的大沙发里,一边闻着若有若无的薰香,一边看着旗袍美女繁琐优美的茶艺,被芊芊小手端上一杯不那么的茶,这才喝的有滋味。

  玩音响也是如此,客观指标并不重要,主观感受才是关键,几个信奉音响玄学的发烧友凑在听音间里,摩挲着胆机光滑的铝镁合金拉丝外壳,聊一聊偶次谐波问题,感慨下黑胶音色的温暖,这种有钱有闲的生活没什么不对,不仅没什么不对,简直就是我们这些穷人们所羡慕的美好。

  【后记】

  人的听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退化,高音部分会逐渐听不见了,孩子被刺耳声音困扰而长辈们听不到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推荐一个自测听力的页面,用一个好耳机从8KHz听起,如果16KHz以上就听不到了,就甭吹嘘自己是什么“金耳朵”了,你听到的都是残缺的音乐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。请你自测下,并把结果留在评论中。

  http://www.noiseaddicts.com/2009/03/can-you-hear-this-hearing-test/

  

本文标签: